近年来,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4年,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规模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0.00%。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对通风机的性能要求明显提升。通风机作为生产流程中的核心设备,在冷却、除尘、气体输送等环节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大气污染治理、垃圾焚烧处理等环保设施对高效、低噪音通风机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厂需要高效的通风机来处理废气,确保达标排放。
相关上市企业:陕鼓动力(601369)、金通灵(300091)、南方风机(300004)、亿利达(002686)
相关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敬业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通风机是一种用于输送气体的机械装置。它通过旋转的叶轮产生压力,使气体在管道或空间内流动,以此来实现通风、换气、除尘、降温、输送气体等多种功能。通风机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农业等领域,是现代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按气体流动方向的不同,通风机大致上可以分为离心式、轴流式、斜流式和横流式等类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风机行业在恢复与引进中起步。1949年后,沈阳鼓风机厂、上海鼓风机厂等企业恢复生产,并引进苏联技术生产通风机。1952年,沈阳鼓风机厂按苏联图纸生产了3个系列13个型号共103台通风机。1955年,上海鼓风机厂设计制造了L4 - 62等系列中低压离心通风机,模型效率明显提高。1957年,风机行业组织建立,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1967年,国家计委批复建设陕西鼓风机厂,1975年建成投产。1975年,沈阳鼓风机厂引进国外先进数控设备,提升制造水平。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风机行业转向生产经营型,调整生产结构,扩大产品品种。我国自行研制风机产品,联合设计水准不断提高,引进国外风机专利生产技术,消化吸收、试制,风机产品水平大幅度的提高。80年代,引进国外风机先进的技术见成效,我国透平压缩机和大型通风机跨入世界八十年代先进行列。1986年,陕西鼓风机厂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套TRT静叶可调高炉煤气余压发电透平机组。这一时期,风机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全方面提升,产品品种类型丰富,满足国内需求,实现国产化重大突破,部分产品开始出口。
2006年,陕西鼓风机厂为大型炼油厂设计了煤气透平机、SJ系列烧结鼓风机。随着风机制造业进入新常态,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趋于稳定。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推动通风机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通风机占比逐渐提高。
通风机行业产业链上游最重要的包含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原材料,以及电机、轴承、叶片、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产业链中游为通风机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使用在于钢铁、化工、电力、建材、建筑、环保、轨道交通、医疗、数据中心等领域。
通风机制造中,钢材成本占比达40%-50%,大多数都用在叶轮、机壳等核心部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钢材产量为7.34亿吨,同比增长4.76%。2025年上半年钢材产量增长带动市场供应充裕,整体价格呈现下滑走势,直接降造商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通风机在钢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高炉鼓风、除尘系统、冷却系统等。随着钢铁产能的扩张,通风机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近年来,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4年,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规模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0.00%。随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对通风机的性能要求明显提升。通风机作为生产流程中的核心设备,在冷却、除尘、气体输送等环节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大气污染治理、垃圾焚烧处理等环保设施对高效、低噪音通风机的需求也在增加。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厂需要高效的通风机来处理废气,确保达标排放。
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集中度相比来说较低,但近年来呈现出逐步提升的趋势。行业内公司数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竞争非常激烈。然而,随市场需求的一直增长和行业标准的提高,一些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逐渐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逐渐向这些头部企业集中。例如,沈阳鼓风机集团、上海鼓风机厂等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浙江亿利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是浙江省国资委下属浙商资产控股企业,知名中央空调风机生产企业和建筑通风机(工程风机)制造商。旗下品牌包括“Yilida”“Wolter”“富丽华”等,其中“Yilida”是国内中央空调风机知名品牌,“Wolter”致力于打造国内建筑通风领域高端品牌。公司秉持创新精神,通过智能型高效电机的开发,逐步从传统的风机制造商向风机及智能型驱动电机系统集成商的方向迈进。自主研发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NewEC技术,推出低振动、低噪音、高效率、高智能、更具应用价值的永磁无刷电机。在台州、天津、广东佛冈等地建立了风机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25万多平方米,日风机产能3万台以上。2024年,亿利达风机制造业营业收入为9.96亿元,同比下降5.77%;毛利率为29.28%,同比增加0.68个百分点。
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苏金通灵流体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更名为现名。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离心式风机领域,主要是做离心式风机系列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产品有大型工业离心鼓风机、通风机、轴流式鼓风机、节能型离心空气压缩机等。在系统整合建置方面,积极推动工业园区双降低碳系统整合、储能能源站系统整合等业务。子公司上海运能从事余热发电、生质能发电等能源发电工程的成套设备供应及技术服务,具备工程建设项目总包资质。2025年一季度,金通灵营业收入为1.21亿元,同比下降67.76%;归母纯利润是-0.73亿元,同比下降197.51%。
未来,中国通风机行业将加速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通风机企业将更看重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智能化通风机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远程监控、故障诊断、自动调节等功能,大幅度的提升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例如,智能通风机能够准确的通过环境参数自动调整风量和风压,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企业将加大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高效、节能、低噪音的通风机将成为市场主流。例如,通过优化叶轮设计、采用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通风机的能效比将进一步提升,噪音水平将明显降低。此外,随工业物联网(IIoT)的发展,通风机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和互联化,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加便捷的管理和服务体验。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各行业对节能减排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高效率节约能源通风机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通风机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对低碳、绿色发展的要求。例如,使用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高效电机技术,通风机的能耗将逐步降低。同时,企业将更看重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使用和回收利用,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此外,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通风机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也将逐步扩大。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中,通风机可用于冷却系统和空气调节,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通风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部分产品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企业不但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还能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将为通风机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通风机公司能够通过与沿线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互利共赢。此外,企业还将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整合国际资源,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例如,通过收购海外企业,获取先进的技术和品牌资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能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通风机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共十二章,包含2024年中国通风机市场渠道分析,2025-2031年中国通风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通风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2.转载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标注明确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
2024-2030年中国低噪声通风机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低噪声通风机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2-2028年中国低噪声通风机行业供需态势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2025年1-7月上海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1964.07亿元,同比增长7.99%
2025年1-7月黑龙江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823.59亿元,同比增长7.03%
2025年1-7月吉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587.31亿元,同比增长4.34%
2025年1-7月辽宁省(不含大连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906.49亿元,同比增长6.34%
2025年1-7月内蒙古自治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649.66亿元,同比增长6.99%
2025年1-7月山西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867.79亿元,同比增长6.79%
2025年1-7月河北省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1745.19亿元,同比增长5.52%
2025年1-7月天津市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563.9亿元,同比增长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