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是经济活力的象征。《2024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泰州位列第39名,相较于2021年上升7位,这也是我市第四年进入50强行列。
时间拨回到2020年,我市首次把“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再到“引进来”“留下来”。
四年来,泰州步步精准扎实,向全国乃至全球亮出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的信心决心,形成了人与城“双向奔赴”、深层次地融合、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青年人才14577人,同比增长13.52%。
2022年9月,泰州获批江苏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聚焦“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人才更出彩”,我市加快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出台“113”青年人才政策体系,实施6大专项行动,20项重点举措,构建“泰有引力”青年人才生态。
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青年工作,审议通过《泰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召开全市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大会。制定十万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年度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十件实事项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青年和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营造爱才、求才、惜才浓厚氛围。“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4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
长三角地区城市对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怎样让更多人“看见”泰州、“记住”泰州?走出去是第一步。
高校是人才主阵地。聚焦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精密制造、光伏锂电、教育卫生等领域,市领导和各市(区)党政“一把手”带队,先后走进香港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展“泰州日”活动,用一天时间讲好泰州故事,表达泰州诚意,展示泰州形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举办70场“泰州日”活动,达成就业意向4715人,签订产学研合作133项。
为让青年人才早来泰州,我市搭建“泰有引力”青才集市,吸引近10万人次现场沉浸式体验泰州产业、人文、政策,线万。优化“泰有引力”小程序服务,上线万人次登录“泰有引力”小程序领取人才福利,并到泰州现场“打卡”体验。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近100万人,近三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万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约2800人。
在江苏晟源机电有限公司,由沈阳工业大学博士黄翀阳带领团队研发的可控硅配电盘进入测试阶段。项目孵化加速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引进梧桐专项资助,“来自政府的支持,坚定了我们后期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黄翀阳很是感谢。
传统配电盘体形笨重且能耗大,黄翀阳团队研发的可控硅配电盘,大小相当于台式电脑主机,控制级别却达到毫米级以下,能耗下降一半,实现了智能数字化机床快速响应、高精度控制。“产品预计年底就能上市,将填补市场空白。”
适宜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是留住青年的基本要素。我市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进行集成创新,先后推出“人才强企10条”“人才生态36条”“科学技术人才80条”“人才新政6条”“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在泰高校学生留泰十项服务举措”等人才政策,让广大青年人才轻装上阵、逐梦未来。
此外,我市还以“就业促进行动”“‘双创’托举行动”为统揽,实施“双创计划”“311工程”以及“一行业领域一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开展“科学技术人才活动周”“蜂鸟青年创客赛”等活动,人才链和产业链加速融合。2023年,“1+4”产业和服务业集聚4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青年人才39023人,同比增长21.3%。
人随产业走。今年我市启动高层次人才引进“梧桐专项”,逐个产业举办“路演日”,推进“以赛揽才”“以赛聚才”。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将对接产业需求,推动以才引才、招商引才、社会力量引才。同时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等方面大胆探索,推行自主评聘、自主立项、自主定薪等创新做法,赋予企业更大自主权,让人才不论“出身”都有机会“出彩”。
为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我市突破地域限制,离岸创新人才也可享受专项补贴,同时享受泰州人才政策。市科技局创新发展处处长马阳阳表示,将聚焦离岸人才项目成长所需,搭平台、注活水、优服务,打通人才项目研发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转化通道。
重视人才不难,难在人尽其才。“对毕业生而言,适合的薪资待遇,更好的就业环境,最具吸引力。”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校和蓝思精密合作开设“订单班”,4年来共同培育储备人才215名,今年有32名同学顺利毕业入职企业。市人社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今后将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构建多元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探索“政行企校”“订单班”等模式,为产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晚上七点,中国医药城邻里中心人流如织,00后安徽阜阳小伙常梁走出公司,步行不到五分钟便来到青年驿站,“研究生毕业后就过来求职,这边连个认识的人都没有,起初家人挺担心的。”到了泰州后,常梁发现,其实许多担心是多余的。
举目无亲、囊中羞涩、心里没底,是很多年轻人初出茅庐的真实写照。“我们为就业、创业青年提供最长14天的免费住宿,每个站点配备水电、淋浴、储物、网络等基础设施,拎包即可入住。”团市委副书记孙珏介绍,全市建成26家青年人才驿站,筹集保障房1.5万套(间),完善面向专科生到博士生的租房补贴、购房券政策,加速实现“短期免费住、长期低成本,租房有补贴、安家无负担”。
“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我下定决心留下来与这座城市共成长。”常梁现在已经是百英生物研发部骨干。
不只关注青年本身,泰州同样关注他们的子女、父母、配偶等共同生活的亲属发展,努力构建满足全龄需求的青年发展型服务体系。
“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健康等‘小事’,却是事关企业引才的大事。”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周骏表示,公司去年入职的博士夫妻落户戴南后,为孩子上学犯了难,每天往返兴化城区的距离远超姜堰城区,“建议打通市、区政策通道,让高层次人才就近送孩子入学”。
对此,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将瞄准青年人才“痛点”,持续优化升级“凤城英才卡”,完善“政策找人”机制,用心解决好“落脚地、另一半、下一代”等问题。
除了家庭生活、物质保障,“诗与远方”的精神追求同样重要。95后热衷社交、关注精神生活,泰州也一改低调内敛的城市形象,充分挖掘“趣玩”元素。雕花楼国风音乐LIVE、三河湾音乐节、复古集市、马拉松比赛,我市构建“赛事+消费+文化”的文娱供给格局,启动“凤城河文化核”建设,整合“一河两岸”历史背景和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城水相依的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依托金融中心“青年和人才友好型街区”建设,开设涂鸦馆、滑板场、街舞社等活动中心,串联几何书店、西城河水上运动、机器人餐厅、洛克公园等时尚场所。每周一场“青缘汇”、每周一期“泰有引力周末嘉年华”、每季一期青年夜校,为青年人才定制联谊活动、提供充电机会,吸引超万人次参加。
寻常巷陌、市井生活,城市的细枝末节正成为“俘获人心”的优势所在。一群新鲜社会人的在泰体验,带来流量,并转化为真正的“留”量。去年,仅仅从北京来泰的青年人才同比增长17%,全市集聚青年人才3.9万人,首次实现净流入,“城市友好、青年有为”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